中国节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需先行

中国节能网2023-03-13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周活动
四节能一环保,节能环保周活动,节能与环境保护,“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需先行,四节能一环保,节能环保周活动,节能与环境保护作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如期举行。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需先行

“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需先行,

  四节能一环保,节能环保周活动,节能与环境保护作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如期举行。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上下游50多个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达到51.3%。由此可以看出,“双碳”战略背景下,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尤为重要,建筑行业能否实现绿色发展、能否实现“双碳”目标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说到绿色建筑,出现在脑海里的大概率会是“节能”、“低碳”、“环保”之类的概念。其实,绿色建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有关建筑物的节能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建立了有关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后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建筑行业有一种提法叫做“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到2006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至此,绿色建筑有了真正可对标的定义和标准。

  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与其他行业紧密相关,比如,绿色建筑中涉及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在此次展会现场,很多参展企业能够几天内搭建起两层小屋,就是得益于此。再比如,绿色建筑对于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项目完工后数字化的运维这些涉及各行各业。也因此,“建筑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应该放在建筑项目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中来研究和探讨,而不是仅从建筑物本身的建设维度去思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绿色建筑十几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浅绿’到‘深绿’再到‘泛绿’,现在的绿色建筑已经不只局限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多的是要高质量发展,一旦坚持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城市更新研究部副主任曾宇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从最开始建筑数量的迅猛增加到后来提倡的节能建筑再到绿色建筑,这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程。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的作用更加重大,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过去一段时间里,绿色建筑从快速发展到转型升级,已经形成了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是在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以绿色建筑为载体,融合健康低碳智慧等技术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那么,城市如何更新,城市建筑如何更新,其实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就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王俊表示:“现在的发展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大拆大建,所以我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也建立了对既有建筑改造的相关绿色评价体系,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安全,还要考虑如何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提高生活品质。”

  无论是用更环保的材料,还是更高科技的手段,要想让绿色建筑更环保节能,成本的提高是一定要考虑的问题。曾宇就表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一般会使得绿色建筑在前期的造价更高一些,“它会有增量成本,这个在客观上确实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 但是,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可能会增加,但是后期建筑投入运营之后的回报是远大于前期投入的,“比如降低对能源的损耗,比如最基本的用水、用电费用的节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祎对新金融记者分析称。

  其实,除了后期能源费用的节约之外,随着相关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材料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相关企业是完全可以弥补前期投入并赚取利润的。

  深圳美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美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我们的主营业务是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董事长衣宏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这家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最早只是一家传统的装修公司。

  为了发展建筑装饰工业化,避免在装修材料方面受制于传统建材供应商以及减少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深圳美术开始自己生产新型新配色装饰材料。2011年,深圳美术在武汉购置厂房,原本是打算用来生产木器、石材和金属装饰材料,之后深圳美术通过与韩国某上市公司合作,发现韩国公司采用金属板来做装饰材料,“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非常适合用在建筑装修上,因为木材要砍伐森林、石材需要开矿,这些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于是,衣宏伟把原本的木器加工厂和石材加工厂改为金属板加工厂,“这种材料不仅环保,还能够呈现出各种材料的质感。”

  最初,因为需要与韩国企业合作研发面层处理技术,所以成本比较高。时至今日,深圳美术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各种花色品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这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装修,衣宏伟也将公司从传统装修公司转型为绿色节能减排的装配式建筑装修公司。

  装配式建筑方式是绿色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建筑手段。同样的,使用装配式建筑比传统装修的费用要高,但是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综合成本。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能够大大缩短工程周期。举个例子,“比如某大型项目计划投资是100亿元,按传统建筑方法可能需要3—5年完成,如果用装配式建筑,不仅节省人工,还能节约工期1—2年的时间,那么这两年的资金利用率、银行利息等综合算下来成本就会节省至少一成。”衣宏伟说。

  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或者单位只看到眼前局部利益,短期内的低成本可能会对企业发展有好处,但是,整个建筑行业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即使眼下成本相对较低,未来也总会被新技术和理念所淘汰。

  “用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建筑的具体使用需求,开发成套的技术或产品,变成一个全优的解决方案。”在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看来,智能化是基于互联网及计算机自动化的新型技术,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用智能建筑技术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实施,让这些建筑更加的绿色、健康、安全、高效、便捷。”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比如,传统空调只能够调节恒定温度恒定风向,在加入了智能化技术后,空调可以根据建筑内实时人员变动情况来随时调节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建筑也变得智慧。而这一切都要依托于互联网、5G等高科技手段。

  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志宏看来,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科技、人才和创新来实现。“我们的智能建造就充分体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的特征。”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要提高建筑品质,让整个行业从过去比较粗放的形式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中国的数字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现在需要它帮助建筑业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其实,眼下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已经有部分新技术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建筑技术。而且,即使和国际上比,我们也并不落后。曾宇介绍,“智慧建筑这方面,我们和国际同行其实都处于比较前期的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家都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所以有些成果并不是那么成熟。”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已经有一些靠前的企业做得比较好,“有些企业的总部已经非常智慧了。”

  对于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业内普遍寄予厚望。王俊认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如何从建筑物的设计、建设、质量、运维等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曾宇则认为,数字化转型能够让智慧建筑未来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不是一条传统的增长曲线,而是指数型增长,迅速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对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至关重要。“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

  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绿色建筑行业的人才储备主要有几个方向,“节能方面主要有暖通空调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节材方面有土木结构和建筑设计的专业、节水方面有给排水专业、节地方面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等。”在他看来,这一套专业人才体系其实是比较完善的。从2006年至今,绿色建筑标准经历了多次迭代,内涵和外延逐渐清晰,“人才储备也越来越丰富。”他说。

  但是,要让建筑更节能环保,也对人才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保温和隔热性能更好的材料,“我们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以后,保温材料怎么去做,有没有合适的材料和做法,很多都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卡脖子的技术难点需要我们去攻克。”曾宇表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还算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一旦达到相关标准,就能够实现量产直接运用于施工过程中。

  建筑行业更急需的是懂智能智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建筑设计师,非常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建筑师知道人在建筑中空间、功能、流线和环境的需求,建筑师更了解人。”表示,但这样的设计师对于智能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包括计算机、IT、互联网等技术都是新兴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科学有效互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的智能化进程。”反过来,互联网巨头公司里的技术大咖们又不懂得建筑。一句话,懂建筑的人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人不懂建筑,这就造成了眼下智慧建筑行业人才短缺。

  “产业升级是依靠科技创新,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科技创新就会非常困难。”进一步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在智慧建筑行业复合型人才方面储备不够,传统人才的知识维度和整合能力相对较弱,是急需完善的。

  针对人才短缺这一问题,欧美一些著名高校也在同步探索。据介绍,国际上一些顶级的高校也在尝试把建筑和其他学科交叉起来。“比如UCL(伦敦大学学院)和NUS(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也在尝试将计算机物联网等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和建筑运维的人才培养中。这样的人才既了解建筑,也了解智能技术,这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2014年,天津大学启动智能建筑研究生专业的建设,是国内首批开设该专业的大学之一。“我们会招收本科是建筑专业或者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学生,帮他们补齐短板,把他们变成复合型人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