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节能知识

节能知识

郭剑波院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 达成“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中国节能网2023-05-08节能知识
,,,郭剑波院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达成“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2021年3月15日,习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

郭剑波院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 达成“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郭剑波院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 达成“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2021年3月15日,习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重大部署在业内引发了广泛思考,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极具前瞻性、开创性的战略挑战和系统工程,将对电力系统运行调控机制、政策法规机制、电价市场机制及技术研发与创新等方面提出若干挑战,亟须凝聚行业内外各方力量,针对基础理论机制和重大核心技术开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存量与增量、短期与中长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关系,明确路径、形成合力、统筹推进,以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又一次根本性变革。

  新能源相关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其定义一直不断变化与更新。综合国内外关于新能源定义的有关描述,新能源的基本定义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能源。对于现今的电力行业来说,光伏发电、风电是当前全球技术经济最成熟、发展最快、规模效应最大的两种发电类型,是可预期的新能源主要增量来源,因此后文中新能源特指风、光新能源。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新能源将逐步占据电量主体、出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位。新能源主体地位的第一性应表现为电量主体,新能源电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碳减排量的多少,“双碳”目标也对新能源电量和占比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能源电量的主体性,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最终目标和主驱动力。新能源也将逐渐表现为出力主体。据估测,2060年,新能源机组出力占系统总负荷大于50%的累计时段可达全年时长的46%,表明全年近一半时间的新能源机组出力可占主体地位。新能源必须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责任主体。新能源作为主体电源,必须具备自主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能力。目前在不具备这些能力的情况下,部分国家对新能源机组出力占比进行了限制。

  新能源发电量占据主体地位、新能源机组承担支撑系统运行的主体责任是新型电力系统建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要明确电的二重属性,即从社会管理者和用户的角度看,表现为商品属性;从专业监管者的角度看,表现为安全属性。绿色是商品属性,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要明确新能源“到户”利用的综合成本,虽然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单位容量成本不断下降,但大电网和兜底电源的成本和投资并不会因新能源增加而明显减少,总体来看综合总成本呈增加趋势,将呈现环境-安全-经济矛盾三角形态,需要在运行调控机制、电价市场机制、政策法规机制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以协调解决。要明确新能源利用率和发电量占比之间的关系,“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量渗透率与利用率之间相互制约,以新能源利用率为目标的消纳模式亟须转变。新能源高渗透率和高利用率不可兼得,合理利用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为达到渗透率目标,应适当降低利用率,以保障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要明确大电网仍然是必需的,具体表现在中东部的分布式新能源资源总量不足以支撑当地负荷需求,而西部、北部的富集新能源仍需要跨区外送,需要通过大电网、大平台才能实现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依托大电网才能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的安全。要明确新型电力系统仍是以交流同步机制为主。根据生产模拟测算,基准场景下2030年同步机组的出力占总负荷之比大于50%、80%的累计时段将达全年时长的100%和约61%;2060年同步机组出力占总负荷之比大于40%、50%的累计时段仍达全年时长的84%和53%。基于测算结果,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同步机组在相当一段时期承担组网作用,风、光等新能源机组锁相同步控制较为成熟,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仍是以交流同步运行机制为主。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中起到重要的灵活调节作用,支撑供需双侧动态匹配,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应该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参与规划、生产、运行、辅助服务等全过程,承担能源枢纽站缓冲节点作用;引导海量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挖掘可中断、可调节的多源负荷资源,有效增加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与2020年相比, 2025年新增电量中有6000亿千瓦时来源于电能替代,可减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2.9亿吨,占其碳减排任务的4.6%。与2025年相比,2030年新增电量中有5500亿千瓦时来源于电能替代,减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2.6亿吨,占其碳减排任务的4.1%。

  2 服务源端高比例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接入和送出,支撑源端的清洁替代减排。

  根据预测,2030、2060年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亿~17亿千瓦和50亿千瓦,装机占比分别提高到33%~41%和63%。以2020年为基准,2030年由于支撑源端新增非化石能源电量,替代化石能源电量等效碳减排16.6亿~22.3亿吨;2060年由于支撑源端新增非化石能源电量,替代化石能源电量等效碳减排86.8亿吨。

  2030年后,能源燃烧碳排放加速下降,2060年降至10亿吨左右,考虑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变化(LULUCF)后全行业温室气体基本实现近零排放,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各情景下远期排放水平和结构趋于一致。其中,碳排放源方面,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工业过程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2060年分别下降至10亿吨左右和10亿吨以下,发电碳排放约5亿吨。

  碳汇净增量逐年增加,2060年LULUCF等预计吸收量达到15亿~20亿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累计吸收6亿吨,全社会整体实现温室气体负排放。分领域看,发电和工业领域几乎实现近零排放,建筑、交通、工业过程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则较多依赖碳汇实现碳中和目标。

  新型电力系统中,风、光等通过变流器并网接入的新能源电源将成为电量供应主体;水电、核电作为重要的非化石能源发电组成,煤电、气电配合CCUS实现近零排放,起到保供和调节作用。可见,传统同步电源仍将占有一定比例,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一个变流器电源和传统同步电源混合发电的电力系统。

  即使在新能源出力大于传统同步电源的发电场景,仍然存在频率、电压、功角以及宽频振荡等安全稳定问题。需要加强对系统认知和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在设备研制和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并网控制及系统支撑需求,提前布局。

  电力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高、能源支柱定位不断加强,将形成以电网为枢纽平台的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气等能源深度耦合,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实施电能替代,将实现多类型能源转化与互补,以及多种储能设备、用能负荷乃至于多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但受制于电能无法大规模储存的特性,以及风、光一次能源的不确定性,电力系统面临长时间尺度上的平衡难题,存在能源供给安全风险。需要综合利用氢能、低碳利用的化石能源等多种供给形式,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宜气则气,选择适宜的能源利用形式。

  电力是未来其他行业的基础能源,电力安全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内涵和重要保障,电力系统将肩负更加重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电力系统必须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恢复能力的弹性系统,即具有对极端事件的预防、抵御、响应以及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

  但能源转型下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增加,所要应对的极端事件增多,运行风险增大。需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建立电力系统与社会系统、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协防、协控机制;界定电力的安全属性和商品属性,加强构建“生命线 表现出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特性。

  电力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使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进一步融合,综合能源系统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使其与人类社会活动和外部环境交织耦合,呈现出CPSS特性。

  但受人类社会行为影响,其具有多利益主体关联、多环节/多过程耦合、多目标/多约束制衡等复杂因素;依靠信息和网络实现源、网、荷、储互动,网络终端多样、业务开放广泛、信息内容海量、网络暴露面广,信息和网络安全难度大。需要加强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完善仿真和分析手段,加强社会行为科学及其与能源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研究,提升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新能源发电空间分布广、单体数量大、运行特性复杂。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大型新能源场站超4000个、低压接入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约170万个。其中,西北新能源场站超1500个,安控系统规模大、策略复杂,220千伏及以上安控装置达到1152套,单个场站安控策略定值超1000个。未来,全国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单元将达数千万个,信号数量可达数十亿,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多时空尺度、多层级、多系统耦合的复杂巨系统。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随着生产和消费侧电能占比的提高,电力作为基础能源的作用和地位愈加重要,而电力生产又以强不确定性的风光为主,各时空尺度的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电力)挑战巨大,从毫秒级的设备安全、秒/分的运行控制安全、小时/天调度安全、周/年的供给安全,以及物理、功能、跨行业和社会等广义空间尺度的安全。需要从全社会的视角审视电力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创新解决电力安全问题。

  电力安全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协同,通过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创新,业态、市场和电价机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共同解决。

  从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近期是能源转型期,任务是市场、法规、技术的研发;中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形成期,完善政策法规和市场电价机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运行问题;远期是新一代能源系统形成期,解决能源近零排放和能源电力安全问题,全面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发展应用 提升建筑系统对新型能源变革的适应性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3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构建智能建造绿色化应用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智能建造全要素、全过程,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加强可再

  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发布

  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意见稿提出: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户侧消纳新能源潜力。推动各领域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发展进步并向各行业高比例渗透,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

  1月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与会代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围绕辛保安董事长所作的报告,围绕2022年工作、新时代公司发展巨大成就和新时代新征程公司的使命任务,谈体会、话心得、谋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团结奋斗谱写2023年工作新篇章。

  国家能源局1月6日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蓝皮书中提到,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3.8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9亿千瓦。全国形成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东四省、川渝藏)、南方六大区域电网为主体、区域间异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1月6日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蓝皮书中提到,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3.8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9亿千瓦。全国形成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东四省、川渝藏)、南方六大区域电网

  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意见!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意见稿提出,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2030年至2045年,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2045年至2060年,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的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日前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蓝皮书中提到,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3.8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9亿千瓦。全国形成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东四省、川渝藏)、

  1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指出,500千伏及以上的光伏电站配套电力送出工程,由项目所在地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上报国家能源局,履行纳入规划程序;500千伏以下的光伏电站配套电力送出工程经项目所在地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电网企业审核确认后自动纳入相应电

  《国资报告》刊发钱智民署名文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坚定不移走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之路

  《国资报告》2022年第11期刊发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署名文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之路》。文章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联系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践,畅谈贯彻落实举措和路径方向,展现出企业奋力书写能源革命绿色答卷的昂扬姿态。以下为文章全文:创新驱动绿

  2022年12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访问结束之际,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王毅说,时近岁末,习主席在完成

  习中阿峰会主旨讲话:加强氢能、储能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和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

  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和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继往开来,携手奋进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线日,利雅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尊敬的各位同事,纳伊夫秘书长:大家好!首先,我谨对沙

  重磅!中国将与海合会国家加强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

  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和沙特王储兼首相、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巴林国王哈马德、科威特王储米沙勒、阿曼副首相法赫德、阿联酋富查伊拉酋长沙尔基、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出席峰会。峰会决定,

  浙江:重点支持氢能等领域发展 推进氢能、储能等清洁低碳能源领域科技协同创新

  12月5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征求《浙江省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氢能方面指出:鼓励开展核能供热、核能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推进核电基地开展零碳未来城(园区)建设。鼓励现役和新建煤电耦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

  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答复》指出,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

  12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贯穿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思

  12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力争达到5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提高到55%和30%以上。新能源综合利用率力争保持在9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能源行业如何发展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指出,当前各地各行业正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非化石能源是“双碳

  习: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要平衡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转型过程中不影响经济和民生

  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解决之道在于各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协调下,加强市场监管合作,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共同畅通供应链,稳定市场价格。要坚决反

  广东潮州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三改联动”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20日,潮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潮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优化煤炭供给,节约石油资源,高效利用天然气,增加非化石能源利用,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深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大力推动煤电超低排放

  北京市发布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森林蓄积量及生态碳汇能力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

  江西赣州市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 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20亿元!亿纬锂能与惠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含蜂巢能源等20家企业!工信部公示第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恩捷股份将与宁德时代成立平台公司 投资80亿元建设36亿平干湿法隔膜项目

  Polypore子公司与恩捷股份将成立合资公司 投20亿在华生产干法隔膜

  2020年H1储能业绩报:74家企业营收3757.94亿元、储能系统优于电池企业

  清华大学电机系首次研制成功200摄氏度高效介电储能薄膜 成果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

  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电池等研究列入青海省2021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国拨经费6亿元!科技部正式下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最高16万元/亩 淄博高新区拟对大规模储能、氢能、电池材料等工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星源材质电池隔膜将供货欧洲 与Northvolt签订20亿元投资合作协议

  涉及氢能与燃料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风光储等领域 山东发布2020年省重大项目名单

很赞哦!